鋼廠與分銷商爭奪市場-中國鋼貿企業舉步維艱 |
|
現如今說到做鋼材貿易,相信很多人都在搖頭,都在感嘆賺不到什么錢,連擁有定價權的鋼廠都連續虧損,何況下游依托鋼廠喝湯的鋼材分銷商。所以從2011年以來,鋼貿行業說起轉型之風盛行,但基本上還是討論的多,實際上敢于嘗試的少,但后期如果行業景氣度繼續下降,筆者相信“逃離”鋼材市場的企業家會越來越多。
鋼鐵行業由一夜暴富轉為弱勢
想當年,做鋼材貿易的門檻非常的低,只要你有鋼廠資源,幾乎可以無本經營,只要你有本事,能從鋼廠拿出貨來,穩賺不賠,經常性的就會出現一夜暴富的神話;但是隨著我國鋼鐵產能的瘋狂擴張以及鋼貿行業的快速擴大,鋼鐵行業的盈利空間也隨之不斷被壓縮;特別是2008年以后,隨著進口鐵礦石等原材料成本的不斷抬升,鋼廠的盈利能力率先被大幅壓縮,每年中國鋼企因為進口礦價上漲需額外向外商支付數百億美元;而國內方面隨著鋼廠產能的瘋狂擴張之后,供大于求局面形成,造成市場競爭加劇,最終在成本和需求的壓制下,中國的鋼鐵行業由很賺錢惡性發展為不賺錢甚至虧損。
究其原因,還是在于近10年來國內鋼鐵產能的惡性擴張,在輕松投資便能賺大錢的短期利益驅使下,全國性的產能區域分布嚴重失衡,同時產量上升速度遠遠大于需求增長速度,如此造成一旦下游需求出現較大幅度走低的時候,鋼鐵行業就陷入惡性循環,將以往被高利潤掩蓋的種種缺陷集中暴露出來;整個行業也就隨之迎來“拐點”式的陣痛。
鋼廠與分銷商爭奪市場 一片混亂
對面盈利能力下降,鋼企在上游爭奪成本控制失效的情況下,轉而將目標投向了以往刻意遺忘的終端市場;他們紛紛繞開各級代理商,要么自建營銷中心,要么直接通過政府或者關系網向下游終端行業供應鋼材,我們稱之為“直供”。鋼廠利用其自身龐大的資源優勢和減少中間環節帶來的成本空間,直接以更低的價格向大型終端銷售鋼材,搶占原本屬于鋼貿商們的下游市場,如此造成亂象橫生。
鋼廠既是鋼貿商的上家,又是變身成他們的競爭對手,顯而易見,后者是無法競爭的過擁有定價優勢和資源優勢的鋼廠的,鋼貿商還剩下什么,剩下的僅僅是多年積累下來的終端客戶資源和一些鋼廠不屑做的小型市場;甚至這些優勢也將在不久的將來,當鋼廠終端市場鋪開后也將面臨散失。如此情形下,前10年急劇膨脹起來的數百萬鋼貿商又將何去何從?
目前的現貨市場已然混亂不堪,一方面是鋼材現貨市場成交持續低迷,另一方面是鋼價不斷上漲,且在鋼廠高產的情況下鋼材庫存又詭異的持續走低;如此情況,使得現貨市場基本失去了反應真實市場需求的功能;不禁要問,市場沒有需求,那么多的鋼材消耗到哪里去了?有幾種解釋,一種是鋼廠直供下游終端消耗掉了,如果是這樣的話,那么為何在明顯的噸鋼盈利情況下,鋼廠財報還顯示低盈利甚至虧損?另一種是說鋼廠賠本賺吆喝,為了認為抬升鋼價,大量成品鋼材屯于廠內,降低對市場的供貨,造成資源不足的假象以便進一步挺價,這些我們從鋼廠近期的調價政策上面可以反應出來。那么到底是哪種情況,據鋼貿商反應,下游行業的需求是實實在在的減少,工地也好,工廠也罷,開工較以往降低了很多,采購多以零星為主。
倒貨不再賺錢,鋼貿企業面臨艱難抉擇
面對市場的變化,鋼貿商們直言現在的市場環境下,賺錢困難多多,一個是鋼廠來搶食,鋼材價格倒掛嚴重;另外一個是行業供大于求現象日益明顯;下游企業要的高端資源,你沒有,不要的低端產品,你堆的滿地都是。賺不到錢,怎么辦,那么就轉型,部分有實力的鋼貿商在堅持主業的同時,紛紛將更多的資金投入到鋼材的剪配產業鏈上,投資到鋼鐵物流上,因為數據顯示,當前這兩項鋼貿配套產業的盈利能力明顯高于鋼材主業;而更多的實力相對弱小的鋼貿商們怎么辦,要么選擇放棄,要么割肉繼續堅持,以期望后期行情好轉,但能否好轉,什么時候好轉,這個誰也說不清楚。
隨著國家經濟發展方向轉型,以基礎建設投資拉動的快速發展時期已經過去,我們將來面臨的是期望中的平穩發展期,密集的國家投資時代結束,也預示這下游行業對鋼材的需求量降低了;那么久寄希望于鋼廠的落后產能淘汰及生產結構調整,退出低端市場,走向盈利能力依然強盛的高端鋼材領域,但這又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按照我們對市場走勢的判斷,認為中國的鋼價在2012年整體上肯定無法實現2011年的價格水平;或許經過半年多的煎熬,我們已經度過了艱苦的低迷期,不管是從時間節點上還是從鋼價走勢的技術層面上來看,最差的一段都走過來了,后期不可能還有更差的;這或許是絕大部分鋼貿商們還在堅守的主要念想。 |